一、董樵其人董樵,原名震起,字樵谷,号东湖,后易名朱山樵,山东莱阳大淘漳村人。董樵是明末清初爱国主义诗人,明亡后,樵长期隐居。顺治五年(1648年),山东境内爆发了史称第一次于七起义的农民起义,董樵作为这次起义的重要策划者参加了起义。当代史学家谢国桢在《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中说与于七主谋的人有董樵王思治的《于七传》也说莱阳诗人董樵为其谋主李恩浦著的《于七起义》(青岛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中就诗人董樵与于七起义做了专门的探讨。第一次起义失败后,董樵不满于七有条件地与清廷妥协而再次隐居。其隐居地文登之西山,即现在荣成境内的王家山村东南的一座菩萨庙,村民们称之为东庵。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七领导的第二次起义爆发,此次起义较第一次规模更大,参加者达四、五万之众,董樵是否参加了第二次起义,多有争议,目前尚无直接的史料加以证明。董樵一生诗作很多,合雅掩骚,惜不多传,留存下来的有131篇计150首。由于他在明亡后,特别是抗清起义失败后长期隐居,他的事迹甚至名字鲜为人知,尤其是诗作流传不广。荣成市档案馆收藏的有关董樵的资料及诗作主要有:《董樵册页省抖掀资椤贰抖弦鸥濉贰段魃轿炊濉贰艿轮段魃交贩逄貌荨贰羯饔嘀肚鼗绰铣肯贰粘挝胖独逞舳腋臼返取二、董樵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与其起义的关系董樵的祖父永贞,是明朝庠生,早逝于万历六年(1578年)。樵父应雷少怀奇气,有大略,虽老未尝少衰。明崇祯四年(1631年)冬,孔有德叛乱,翌年据登州,围莱阳,地方深受其害,应雷徒步走京师,欲上书请救。事平后,他以明经三仕,虽均系地方小吏,但有文武才并胸怀大局。董应雷一生忧国忧民,痛恨宦官误国和外族入侵,这些思想无疑对董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董樵的许多亲属死于抗清和清兵侵袭莱阳之难。樵的长子道久聘邑庠生吕吉之女,婚期将届,遇难焚身殉节。董樵的原配左氏系明朝邑痒生左懋实之女,满清入主北京后,她的族叔左懋第以南明兵部右侍郎出使北京与清廷谈判,拒绝清廷的威胁收买而被幽禁,于顺治二年闰六月英勇就义。董樵的二姐夫姜埰一家有20余人死于清兵侵袭莱阳之难,姜埰之父姜泻里不屈于清兵而壮烈牺牲,董樵对其十分倾慕。此外,他的大姐夫、明邑庠生姜楷于顺治元年响应招远诸生杨威抗